【拜訪森林的理由03-認識家鄉林業的現代發展】

每個人拜訪森林都有不同的理由,又或許不需要理由,那你呢?

為降低氣候變遷對人類帶來的劇烈影響,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在2005年便將「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D)納入討論,顯示各國對於「森林」在氣候變遷調適的貢獻相當重視。各國在禁止毀林的前提下,一邊進行天然林保育的同時,也再次審視人工林妥善經營的重要性及其在森林碳匯上的效益。加上人類對林木資源有著一定程度的需求,因此人工林的永續經營與合理利用議題已是永續潮流中的當代顯學。

在這樣的國際趨勢下,國內林業主管機關-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2017年宣示「國產材元年」,以政策支持臺灣各地仍持續運作中的林業團體,同時陪伴在地林產業傳承寶貴的林業經驗與技術,順應市場進行創新轉型及調整經營目的,讓臺灣林業能夠對應永續森林的國際趨勢,並發展山村經濟照顧在地生計。

若想認識當代林業的價值與肩負任務,重新走入森林是件必要的事。


熟悉好水,也走入好山

以臺灣最南邊的永在林業為例,恆春半島的學生平時陪著爸媽從事水域活動,各個皮膚黝黑的水中蛟龍對珊瑚礁生物朗朗上口,卻不曾仔細觀察過家門外高掛在枝頭上的原生植物種子,而他們熟悉的產業不外乎是大眾旅遊型態的觀光業、特色農產品和家中零星的漁撈作業,對於家鄉蓬勃發展的永續森林事業,則是完全不了解。

坐落在墾丁國小校園內的屏東縣自然史教育館,與斯創合力帶領國小25年級的同學們來到永在林業,在隔絕掉落山風吹拂的溫暖苗圃中,同學們好奇地把相思樹、苦楝等造林樹種的細小種子捧在手心上端詳,從這個時刻開始,故鄉的好山也逐漸走入這群小小種子們的心中,讓恆春半島的學童不僅熟悉海洋,也能進一步親近森林。


家鄉林業的現在進行式

走進家鄉的林場,可以認識與國際接軌的森林經營,永在林業的經營目的不同於一般的製材加工廠,是以菇類的木屑太空包為主要產物,同學們在練習林產品的製作過程中,也能認知到林業多角化經營的不同面向。

走近木屑機以及組裝太空包,同學們瞭解到原來山頭上的大樹得先切鋸成一大段,再透過削切成木屑之後才能裝袋長出香菇!而在他們眼前高大的木屑山似乎變成來自森林的挑戰,和好朋友們一起奮力往木屑山頂衝刺,則成了假期最閃閃發亮的森林記憶球。

同學們在森林裡留下了自己的故事。長大之後,森林依舊在半島等著遊子返鄉繼續書寫。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