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恆春,落山風主宰一切,包括行人的髮型、機車的方向、洋蔥的生長,當然,還有大片的森林。沒有生根的人們在強風吹拂下或許東倒西歪,但適應恆春半島氣候的原生樹種們倒好整以暇站穩步伐、放鬆身子,加入這場睽違半年的狂歡舞會,讓風挑戰自己柔軟度與彈性的極限。但平均6至8級的陣風考驗的不只是所有生物的穩定性,隨著強風吹走空氣中的濕氣,這段乾季期間更挑戰大夥們耐旱的能力。
正如嬰兒需要隨時補充營養及水分,對於人工林裡較為嬌弱的小苗而言,乾燥的冬天顯然不適合生長。然而對運送木材來說,乾燥又颳風的環境正好能透過風乾降低木材的含水率,減輕重量之餘也能避免木材變形或乾裂。所以在經營規劃的階段,冬天算是宜伐採忌造林的時節。從秋季開始,人工林裡除了颯颯風聲外,傳來此起彼落的伐木聲,也充斥忙著收穫的眾人,正與農業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畫面不謀而合。人工林經營管理除了利用各式各樣的機具與先進的科學監測工具,例如以無人載具空拍進行森林蓄積量的初步判釋、配合地面調查了解林木蓄積,並以地理資訊系統繪圖規劃伐區及地形判釋增加效率之外,最重要的仍是需要回歸適地適作、順應時節,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的目標,使四者不失時,故五「木」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