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老斯」Q20-樹長這麼慢,錢怎麼賺?

相信很多人一定很好奇,樹苗種下去後要照顧好久好久才能收穫變成木材,然後加工做成各種木製品。既然要這麼久的時間才能收穫,那林場主/林農們到底要靠什麼來維持生活呢?

「老斯」來幫大家解惑,看看林農們在漫長的營林過程中,如何創造收入維持生計?

------------------------



計畫性伐採

森林經營需要經過完善的計畫與規劃,如何能持續每年都有木材可以收穫,更是林業經營規劃中的重點。

若要永續且源源不絕都有木材可以收穫,林農會根據樹種合適的伐採年齡、林地面積、預估收穫材積、可投入的成本等來綜合評估,進而將一大片林地區分成多塊小面積林地,採分次收穫的形式經營森林。舉例來說:一片種植10年即可採收的苦楝林,林農可以將之分成10塊小林地,每年伐採一塊,並在伐採完後,立即種下新的樹苗,當第10年收穫完成後,隔年林農即可回到原本第1年收穫並種植的林地去再次收穫,以此類推,每年就有源源不絕的木材可供使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確保林農每年都有相對穩定的木材可供使用,也是森林永續經營的具體實踐。

------------------------



疏伐也是收入一環

相信「粉斯們」都知道,林業生產循環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疏伐!這是永續林業經營中很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會影響樹木是否成長茁壯、林地是否健康等。

森林經營過程中所疏伐下來的木材,對林場主/林農而言可以拿去作為相關木製品的加工製作與販售,雖然疏伐下來的木材徑級和品質不一定那麼理想,但仍然有經濟與利用的價值。

--
什麼是「疏伐」:https://eecil.pse.is/blog2-6

------------------------



林下經濟與體驗

除了林木的收穫伐採是重要經濟來源之外,近年推動的「林下經濟」與「林場體驗」也是收入來源之一。

林下經濟主要利用林地內的生態和環境特性,在林蔭下種植耐陰性的森林副產物,例如藥材、食用菇類、水果、堅果等高經濟價值作物,建立一種混農林業的經營型態,不但可以在不砍伐樹木的情況下增加林農的短期經濟收入,更有機會透過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林下經濟產物。目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公告核可的林下經濟產品包含: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馬藍、天仙果。

除了林下經濟這種林產品型態的收入之外,近年來森林療癒、森林生態旅遊、深度旅遊、林場體驗等教育與服務型的活動辦理,也成為林場主/林農的新興收入來源。

藉由適度開放林場和相關體驗活動的執行,除了為林農帶來部分收入之外,也是幫助民眾認識、理解永續森林經營的概念與精神,透過實地體驗和學習,共同關心臺灣的山林議題與產業發展。

--
深度林場體驗方案
●林業森遊圈:https://sites.google.com/view/eecilandyongtai/
●森曜日超玩:https://sites.google.com/view/eecilandyongzai/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