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創教育工作群首次與在地生活家搭檔,以主題遊學的方式串起每一處的獨特風情,而往往從中獲得最多的都是斯創自己本身,在遊學途中我們更是不放過任何空白時段,車子行進之時,也是斯創帶路人開始與參加者「聊聊」之時,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就想把蒐羅到的最新資訊、在地故事都一一分享給參加者。
▌ 越在地、越國際
「竹」一直是臺灣民眾長期使用於生活中的好物,不論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其倩影存在,但隨著科技進步,竹也漸漸被塑膠和鋼鐵製品所取代,而在人口逐漸外移、老化的高雄田寮區以及甲仙區,在地生活家極力將竹和筍注入新活力,不被時代洪流所淘汰。我們在認識當地風土民情過程中,也十足感受到「越在地、越國際」的真理。
離台3線不遠的田寮,惡地地形極為發達,在這樣相對惡劣的環境之下,當地人活用惡地溝壑間的土質來進行耕作,因此黃麻、果樹、莿竹、惡地這樣的生產地景層次感,成為這裡隨處可見的風景,而莿竹與惡地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2020年台灣沒有登陸的颱風,莿竹也因此非常囂張地生長著。一根根筆直又細長的竹,不斷地從竹林裡一一冒出頭,形成一幅特有的2020年竹林風景,在地生活家-惡地農夫工作室的丁姐感嘆說:「颱風沒來,我們就沒有風打筍可吃,今年沒口福呀」。
▌ 傳承的力量
當我們發現田寮古亭社區除了竹藝品保留完整之外,在地的每位耆老都還能剖竹篾及編織,當下就立即邀請耆老們在遊學活動中進行示範,或許這是他們竹人生涯中最自豪的能力,每位都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看到這群長者們手把手的竹篾教學,臉上掛著微笑,真是淺山山村裡的美好風景。
▌ 甲仙筍之旬味
離開田寮往更高一點的海拔-甲仙邁進,去認識多樣、多元的筍。竹和筍本一家,而在甲仙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種的筍可食用,主題遊學發生的時間點在夏季,正是麻竹筍盛產時期,因此來到甲仙大街上,都能見到滿地的竹筍堆疊,待價而沽、準備集運下山。在地生活家朋友-甲仙愛鄉協會,非常熱情也樂於分享,當遊學夥伴在進行製作醬筍的步驟時,甲仙生活家也馬不停蹄的站在一旁拿著筍尾和菜籤,不斷地將筍尾剉成一絲一絲,然後入瓶封罐,直說要加碼讓大家帶回甲仙牌酸筍,富含滿滿的心意。
甲仙雖然是世俗口中的偏遠淺山地區,但生活卻一點也不馬虎,任何事情做起來非常講究、井然有序,包括剝下來的筍殼都會在籃內擺放收齊,不會四散各處;而在製作醬筍的最後倒汁步驟中,甲仙愛鄉協會的麗雲刻意使用拉花杯處理,除了不讓湯汁四濺,也相對有效率,麗雲含蓄地說:「這樣比較優雅啦~」。
▌ 有種戀愛的感覺叫淺山
主題遊學的緣分,讓斯創在這裡社區內結交了許多好朋友,也由衷感謝。在地生活家們都非常可靠,不僅懂玩、懂吃、懂生活,還非常樂於分享,對於好的、壞的、需要改進的建議,全都虛心接受,是種很可貴的生活態度。
在都市中生活久了,快速且紛擾的大環境讓人偶爾會感到迷茫、感到困惑、甚至厭倦,但走進淺山山村,可以找回生活氣息、找回幽默人生的態度。這麼美的山村,如此可愛樸實的在地生活家,那樣充滿使命的認真態度,多來幾次都不會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