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ing to the woods is going home." ~John Muir
臺灣的旅遊模式多元,在輕鬆到深度遊程的光譜上都有不同的使用族群,近年來,也有為數眾多非傳統旅遊型態且熱愛山林或荒野環境的深度體驗族群。開啟林場大門,斯創教育工作群藉由學習活動觸動對林場環境的探索,與林場主攜手合作,讓民眾能在林場的真實情境裡,透過第一手經驗體會林產物與生活息息相關、了解木材之美、愛用國產木竹材,進而思考永續森林經營能如何兼顧社會、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
『永續森林經營』是在斯創成立之前就一直關注的議題,對於土地面積60%以上都是森林的臺灣是重要課題,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下更加不容忽視。我們以資訊轉譯的專業,透過方案設計與活動引導,將「林業」這個複合又專業的科學及實務,轉化成容易理解的語言和互動式學習體驗,並非只是以單向式講解或宣教方式來傳達永續森林經營。
國家公園之父約翰.謬爾(John Muir)說過:「前往森林就是回家」,森林環境裡的活動一向受歡迎,但是在生產性人工林進行體驗活動,則須搭配林場內的各項經營作業,包括時間和空間上的相互配合。因此,即便操作同樣的課程活動內容,仍須每年重新現勘、尋覓適合的活動地點、調整適切的活動時間,當諸多條件無法配合時,必須思考如何微調活動內容與流程,卻又不失活動目標,且符合參與者的期待與體能狀況。
我們規劃出融合遊程與環境教育的參與式體驗方案,將方案分別在從休閒導向到學習導向的光譜上,讓方案設計具有主題性、結構性、啟發性,引導參與者在不斷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同時沉浸在林業實務操作的樂趣裡。
環境教育相對於林業經營而言實屬不同專業,所需人力資源的專長、背景、人格特質極不相同,加上體驗活動落實前、中、後必須配搭極度繁瑣的行政作業與客戶服務,都是林場主企圖跨足教育服務業的門檻。因此,「異業結盟」將會是林場發展體驗經濟的最佳模式,藉由彼此的理解與學習,共創環境議題公眾溝通的契機。
事實上,在林場裡所能進行的體驗活動不只是以林業為主題而已,各類型的森林環境教育、遊憩、療癒都是可以納入的方案類型,就算沒有實質的活動發生,走入森林、感受森林裡的一切,已經是現代人跳脫俗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