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班上的衛生股長嗎?通常他/她需要管理的範圍,很明顯是教室和走廊等班級負責的打掃空間,以及透過規範全班的行為達成維護環境整潔的目標。
但人工林面積動輒上百公頃,為了成本取捨、方便機具出入以及所有權考量等眾多因素,很多時候沒辦法圍出明顯的界線,使得出入人工林的人員較為複雜。好比衛生股長一個人得維護一大片操場,但下課時間之後根本不知道哪件垃圾是誰丟的,使得人工林裡的環境維護難度更高,也沒有強制的約束力可以規範所有進出人員。
在這樣的前提下,世界各地的人工林都一樣雜亂嗎?其實因為風俗民情的不同,同樣的「有痕山林」在各個國家倒有著不一樣的組成。
▌ 各國的「有」痕山林
來自加拿大但長期駐點在印尼峇里島的ASI稽核員Keith表示,印尼的人工林裡很常見到寶特瓶、食品包裝這類的民生垃圾,卻很少看到加拿大人工林裡會出現的輪胎廢棄物。原因是「輪胎」對印尼拾荒的族群而言屬於高價值的回收物,為了變賣換錢當然會自發性想辦法從人工林移除。
另一方面,出入加拿大人工林的人雖然有較高的環境意識,不會隨地丟垃圾,但遇到較為大型的纜繩或更換淘汰的機具、零件、機油瓶等,卻會選擇留在原地。
再回頭看看臺灣的人工林,除了跟印尼一樣的民生垃圾以外,有時會出現一種非常不友善的物品:獸鋏,嚴重威脅林場野生動物和工作人員的安全。雖然我國在《動物保護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皆明定不得使用獸鋏,違者將面臨高額罰鍰甚至有期徒刑。但實務上林場工作者僅能破壞獸鋏,難以找到該獸鋏使用者將其定罪。
▌ 可行的解決辦法
目前臺灣人工林解決廢棄物的作法,除了針對較為小型的民生垃圾,在定點或作業車上設置廢棄物存放區以外,也將環境維護明確列在合約中,規定承包商若施作後未能移除廢棄物,將支付特定金額的違約金。或者在「收穫」到「造林」兩個作業階段的空檔,趁林木空間大幅空出之際,也能一次進行環境清潔。
另外雖然獸鋏使用者難以現場舉發,但大家如果見到實體店面 (五金行、雜貨店等) 販售獸鋏,也能拍照或錄影存證,向地方動保處或防疫所檢舉。若違法店家於網路販售,請向該銷售平台檢舉並要求移除。
隨著近年來戶外遊憩活動盛行,大家逐漸培養出「無痕山林」的概念,了解到應攜帶適量的裝備與食物,帶出所有攜入的垃圾,並妥切處理無法攜出的物品。但顯然這樣的環境意識仍不夠普遍,需要每個人當起森林裡的衛生股長,處處為我們的森林把關。嘿同學!那邊的垃圾請幫忙撿一下吧!
參考資料: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Topic/LNT